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小两口儿(种田)第71节(1 / 2)





  “你给她说,办学堂的事情,我不懂。我一妇道人家,常年窝在家里,没做过什么营生。这件事情就由她自己去筹划,但我有几个要求。一、学堂坚决不能办在郁家家里,要做事,就到外面去。家里开私塾,老爷肯定不同意,叫她也不要去求老爷了,否则后果自负。二、不能丢了郁府的脸和齐书的脸,要恪守妇道,在外面行走,交代她带上清箫,再找个丫头伺候她,尽量避免与陌生男子单独接触,省得村里头人说咱们家大少奶奶的闲话。若传入我耳中,那我就只能叫她停了学堂。”

  “另外,银子不够,叫她再来找我,不过---”冯慧茹叹气,挥挥手:“哎,你还是叮嘱她能省则省吧。”

  郁家今时不同往日了,这家越来越困难。虽然还有几十家商铺,可是收入也锐减了大半,冯慧茹有心也想将商铺的账簿拿来查一查,可被郁泓斥责了。

  “家里的帐,李小莲能插手,凭什么外面的帐我不能插手?”她不忿。

  “你赚过钱吗?懂做生意吗?你妇道人家就是个只会花钱的主!”

  家里都是开支,商铺却是银子来源,郁泓现在要紧着李小莲母子也无可厚非。毕竟商铺由着二房经营已经好些年,贸然插手,恐二房故意撂挑子不干。

  现在郁家的生意都躲在暗处,不敢叫朝廷察觉,能赚点钱都已经很不易了。

  冯慧茹也就这么想想,没较真一定要查账。

  周保每每给她报账,总会说一下郁家总资产还剩下多少。

  其实两月前,家里已经开始入不敷出了。

  周保曾给她提议在牛家村买几十亩地来节省开支。

  怎么会有此提议?

  光郁家一大家子每日吃的菜,那开支就不是一笔小数目。

  什么都要靠买,但往往,牛家村买不到现成的。所以,周保不得不叫人常常出村去,到镇上,到县里,甚至是到汉阳城去采购。

  农村人种地都只求糊口,可郁家主子京里回来的,嘴养刁了,就说平时随便炒个小菜吧,什么香葱啊、芫蓿啊、薄荷、紫苏……这些东西,农村人谁种它啊?不是专门的种菜户,谁种它?一个馍馍,一碗咸菜就能对付一天,根本不讲究,只求填饱肚子糊了口。

  可是郁家一家子人在京城生活了少说二十来年,吃的讲究精致,少一样味道,做出来的菜就不是那个味儿。二房三房的奶奶们,常骂人,说咽不下去!

  就是家里的婆子这些伺候主子多年的老人,胃口也都养刁了,也往往会觉得菜里少了样调料就不好吃了。

  周保难做得很。

  就向冯慧茹请示,要不,买些地来自给自足?省下来的每日的车马费,一个月也能省下上百两银子呢。

  但是,土地,即使是薄田,索价也不低啊。

  而且冯慧茹知道郁泓一直惦念京城,每日都想回去,哪里会在这里长待?就否了周保的提议。

  除了管家实在点,要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,郁家一家子人,都指望着早日回京哩。

  第104章

  冯慧茹不让芦花在家中开私塾, 房子问题现在便成了最大的难题。

  郁齐书看事情几日没进展,芦花愁眉深锁,开口询问, 芦花就把事情给他说了下。

  两口子之前说好了有什么事情不能瞒着、憋着, 要说出来两个人商商量量的解决, 所以郁齐书既问起了, 芦花也就没有瞒他,一五一十的,连在婆婆那里撞到李小莲告状, 二娘当时说了些啥话都给他讲了, 但是,现在芦花后悔了。

  因为郁齐书听了后, 本来原只是她一个人发愁, 现在变成了两个人发愁,他好几天神色郁郁。

  芦花也没办法,强颜欢笑道:“房子的事情我肯定能解决的, 你不用操心。你的任务是只管心无旁骛地准备你的教学计划就行啦。”

  可这种空话套话, 说出来自己心里都没底,自然,也不能让郁齐书的情绪高涨。

  好在, 令芦花感到欣慰的是,郁齐书并未说出打退堂鼓的话,令她的决心更加坚定。

  她于是每天更勤快地往外跑,希望早日能找到地方把得砚学堂办起来。

  但乡下地方, 要找到合适的房子开办学堂, 根本不容易。都是住家户, 不似城里, 可以租赁个大点的铺面。

  芦花想过两种方案,一时买地或者租地建房。但这一条,恰恰最行不通。

  这世界,土地于百姓而言就是命根子。又仅有薄田几亩,也没什么杂交水稻啊,化肥啊,大棚种植技术啊啥的。田不肥,技术又没有,几亩薄田种出来的粮食,能干点的人家,还有余粮拿出来卖了换钱换物。不能干的,也就够一家子养家糊口罢了。

  就这样的情况,谁会租售土地给你呢?

  但芦花觉得主要还是她钱少了,有句老话说“有钱能使鬼推磨”,她那两百两,想要买地建房,杯水车薪。

  买不到地就建不成房子,没房子就没办法把学堂办起来。

  只能转而走租房子这条路。

  这条路还看似可行些。

  芦花现在就是在每日挨家挨户走访,看看谁家有可能出租个三四十平米的好房子给她用。

  但牛家村真的是个穷山僻壤的地方,一两百户人家,挨个看下来,住上了青砖大瓦房的村民,竟然一双手都数得过来,其余的基本上住的是那种泥坯垒成的屋子,顶上盖茅草或者青瓦片。

  这样的土胚墙房子,芦花看不上。

  漏风漏雨不说,还危险,人多一挤,小孩子又是喜欢打闹的,很容易将土坯墙冲撞推倒了。

  冯慧茹说了不能丢郁家的脸,不能丢齐书的你,茅草盖的土坯墙房子开学堂那叫个什么事儿呀?唯有几间青砖瓦房才好。

  届时门楣上挂一红字烫金的木匾---得砚学堂,那多气派呀。

  可惜,这样的房子有钱也租不到。

  其实,就算她勉强看上了那种土坯房,人家也没办法租个三四十平米的屋子给她。农村的屋子,看着像样点的,哪会有空起的?

  不过,两百来户人家,倒也不是真的一家都没有那种她想要又好又宽敞的空房子,有一家就有,便是她那个“前婆家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