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小两口儿(种田)第97节(1 / 2)





  一来看芦花出丑正可泄恨,二来,没得到满意的答复,如何甘心就此离开?

  刘桂香看这大的小的又哭又嚎又饮泣的,场面不好看,但却正好给人当好戏看了去了。虽然觉得这些人故意看戏不回避,实在可恨,可她不想将同乡邻的关系彻底搞僵,毕竟芦花一家和她两口子都还要在牛家村继续生活下去,便没呵斥、驱赶。

  但是就这么一直僵持下去也不是办法,于是将仍旧围在面前的人扫视一圈儿后冷着脸道:“先头那些,纯粹是大少奶奶看在帮助她良多的份上尽一份道义、还一份恩情。你们又凭什么强逼她买你们的笋干呢?诸位看着都比大少奶奶年长不少,这么欺负她一个晚辈,好意思吗?落了人口实,不怕被人后戳脊梁骨?没脸没皮的事情,我劝诸位还是不要干,难看得很!你们要知道,你们今日的行为,何尝没可能就成为在场其他人背后说道的长短?哪家没儿没女?哪个又没四五个亲戚朋友?如此上不得台面的事情都干得出来,你们的儿女、亲戚朋友听说了,你们觉得他们会作何反应?恐怕会觉得连提起你都觉得丢尽了脸面了吧。跟着你们丢脸事小,祖宗们气得棺材板儿都要压不住了!”

  这话似乎正戳中了不少人的肺,特别是头前带头嚷嚷的几个,左右看看,眼色凶横,看谁都带着怀疑的目光,怕真有人以后拿自己当茶余饭后的笑柄,还连累子女亲朋。

  “还合着伙来欺负人家一个弱女人,若非我拦着,诸位怕是都要直接抢人财物了!你们也想尝尝衙门里的板子?哼,不废话了,一切按照买卖来。我们是买家,你们是卖家,规矩由我们立,不服气的立刻离开。谁要是在买卖过程中不遵守规矩,那也别怪我到时候发疯!”

  这番话铿锵有力,爽快直接,说小话的人少了,听过后脸色复杂,有鄙夷轻视的,佩服的,仍旧抱定要看戏的。

  有人不耐烦被她训斥,挥挥手道:“行了行了,本来就是买卖。的确也是需要先立规矩的,双方都遵守不就得了?谁也不准出尔反尔,就算你们是买家也不成,否则也别怪我们到时候发疯!”

  此话立刻引来一片附和声。

  “赶紧的,把规矩讲出来吧,我们还要回去犁地了,都耽搁几天功夫了。”

  刘桂香清了下嗓子,缓缓说出规矩:“一、不给现银,记账,等我们将笋子卖掉后,再与各位结账。二、发霉的发黑的发臭的变质的,一律不要。三、没晒干的也不要。怎么叫晒干?拿火点得着的,叫晒干了。别拿水货来诳我们。四、收购价为十二文钱一斤,若不满意价格,也不要来卖。”

  前面几条没人提出异议,就最后一条,群情激愤:“怎么一下子少了八文钱???”

  刘桂香气愤地拔高音量道:“再此最后说一遍---大少奶奶她卖给别人也才卖二十文钱一斤,已经给你们说过多回了!另外,这段时间,她租香秀家堂屋放笋子给了钱、买柴禾给了钱、买竹席晒你们没晒干的笋也花了钱。过几日送货到镇上,几百斤笋干不可能她一个人背去啊,到时候还要租车马骡子,哪样不要钱?请问你们有来免费帮过她吗?吃力不讨好的事情,本是坡上看不入眼的东西,能换成钱,让你们跟着她一起赚点,你们不念她的好,还想让她倒贴家用给你们盖房子娶媳妇儿、买裙子哄自己媳妇儿开心么?你们的脸呢?”

  人群安静下来,但是脸上明显不忿,左右交头接耳还是暗骂芦花做事不地道。

  芦花此时站出来道:“如果你们想卖二十文钱一斤也成啊,到时候跟着我一起去枫桥镇找那位德顺爷收了你们的货就是了。交货期很快就到了,大伙儿也等不了多久,多几文钱还是不错的,乡邻们可以考虑考虑这种方式。”

  这一来,再没人有话讲了。

  芦花听得有人低声同人说:“算了算了,为了几斤干笋,还要背到镇上去,走那么远的路。那功夫,我都可以种一块地的豆子了。十二文就十二文吧。”

  可说是这么说,却没人出头来先兜售,估计是怕别人会怨恨自己这出头鸟,成为众矢之的。

  场面一时有些安静,所以当有个苍老的声音响起的时候,所有人都听见了。

  “桂香啊,你看我这笋干能收么?”

  人群分开,让出道来。

  老太太也是来卖笋子的,瘦弱矮小的身板儿,一直被挤在外围,其实开始就喊了好几嗓子,还劝大家不要闹事,可谁都没听她老人家的话。

  都被银子热红了眼。

  刘桂香迎上去,接过她的背篼。

  “淑芬太婆,您的笋子晒得又干,切得也齐整,品相很好呢,我们收!不过,十二文钱一斤,而且我们先记账可以吗?等我们拉到镇上卖出去后得了钱,再来跟您结账可好?”

  老太太大声道:“好好,怎么都好,只要能卖到钱就好。有了钱,我可以给我那小孙子做双新布鞋穿喽。”

  “对呀。您也可以换一张带碎花的好看的头巾戴呢。”

  刘桂香看了眼老太太头上灰尘仆仆的麻布头巾,转眼看向牛武和芦花:“快来干活呀,都愣着干什么?”

  牛武急忙拿称勾着老太太的背篓称重。

  芦花回过神来,也进自己屋去拿出自做的小本本,出来时正好听到牛武给她报斤两:“淑芬太婆干笋五斤。”

  她便将名字斤两一一记下。

  有那些对自己的笋干自信的,见状,也纷纷上前来兜售,态度好了许多。

  刘桂香和芦花、牛武三人开始有条不紊地验货、称重、记录,这一场突如其来的冲突才慢慢消弭了。

  对比被收了的货,不少人自惭形秽,灰溜溜提着箩筐担子走了。

  可仍旧有那不死心的,傍晚的时候又跑来想逼着芦花买笋,结果一看,刘桂香和牛武两口子还守在芦花这儿呐,不得不恨得磨牙切齿地离开了,彻底死心。

  第140章

  香秀娘看刘桂香阵仗唬人, 怕出事,寻了个机会同芦花抱怨:“她收笋就收笋,又只是个来帮忙的, 搁把镰刀在旁边太吓人了!我家这是几十年的老房子, 万一哪天她同人一言不合, 真打起来了, 我的房子可经不起砸啊。”

  她提出,要么另找地方存放笋干,要么提高租金, 好补偿她可能存在的风险损失。

  “芦花, 千万别上当!叫你另找房子当仓库是假,提高租金是真, 她就是看准了你软弱好欺又好骗!”刘桂香听说了后气恼异常, “唯利是图的狗东西!她是以为逮着个好骗的人使劲儿薅羊毛就能发家致富了吗?哼,心术不正的人,一定没好报的!”

  刘桂香本来性子偏冷, 轻易不动怒。这一回都气得不清, 都忍不住口出恶言诅咒起了人。

  芦花明白她干娘这么生气,定然是觉得她连累了自己被香秀娘趁火打劫涨房租而深感内疚,急忙相劝:“我也是这么想的, 干娘,所以您不用放在心里。就算没昨天那事儿,改天她也会寻另外的理由来找我要钱的,我总算是想明白了。”

  刘桂香的脸色和缓, “你想明白就好。”

  牛武明显长出了口气, 憨厚地笑了笑。

  也在暗自担心自己妻子好心办了坏事。

  芦花看到, 感动又有些难过。

  自己先前老把人往好处想, 结果一步步被人逼到了墙角,进退不得,还差点连累干娘和牛武叔一起受累。这一番折腾,到底何苦来哉?就应该学自私点,想什么发财一起发啊!

  “我本来就在苦恼之前收购的笋子,好多水分都重,没晒干,堆在屋里怕坏了,可每天搬进搬出地晾晒又麻烦得很。香秀娘昨晚来找过我后,我就想要不咱们搭几个木架子,直接将笋子晾在外面晾几天?趁机便把租她家的堂屋给退了,一举两得。”

  芦花想起以前小时候她跟着妈妈去农村乡下走亲戚,养蚕的季节,许多人家家里会搭起半壁养蚕用的竹木架子,有些类似于像把许多张木梯子连在一起,一层一层的,一直可摸到天花板。每层架上摆满了竹编的圆形大簸箕,簸箕里面就养蚕。蚕吃桑叶的时候,满屋都是那种沙沙的绵绵声,蔚为可观。

  刘桂香道:“可以是可以,但是搭在哪里?几百斤笋子要摊开晾晒,占的地儿可不小。要是就在香秀家院子里搭,香秀娘一样找你要租金,等着瞧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