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咸鱼女配只想开饭堂第5节(1 / 2)





  不光是魏夫人,就连陈家几位姑娘,也借着各种借口送了一些钱财首饰来,话里话外都是陈苗苗不要委屈了自己,有什么苦就告诉她们,她们一定帮着想办法。

  陈苗苗看着这些,心中难得地有些哭笑不得:大家怎么都觉得她要去吃苦了。不过,陈苗苗笑眯眯地一一笑纳:谁不喜欢钱多呢。既然大家都这么客气,那她就不客气了。

  作者有话说:

  今天的陈苗苗:哇我好多钱。

  到了临城的陈苗苗:哇我好穷。

  第11章 新生

  陈三老爷是最早动身的,打的旗号是京城那边的生意很急。虽然他做的是夏天的竹木用品生意,不过谁也没有拆穿他,反倒是抹着泪送了他走。秦氏和子女们倒是还没起身,得等陈三老爷安顿好后再去。而陈老太太那边透出信儿来,想带赵玲拢去五台山小住。至于秦语明会怎样,那关陈苗苗什么事?

  陈苗苗最近忙得不要不要的。虽然陈大老爷之前说了,老太太在,他们只是各房管各房的,但这里的房子还是给大家留着,年节回乡大家回来还住在这里。这话听一耳朵就是了,能够在外头自由潇洒,谁愿意回来看人脸色。再说了,就算大房的几位主子不好意思觊觎各房的私产,下人们呢?她可不想去赌人心,索性一并处置了。

  家具大件什么的不用动,陈苗苗要处置的主要是两样东西:她爹和她娘的。她爹虽然没有田庄铺子,但是还是颇有资产,主要体现在书画上,听闻还有各种孤本。陈苗苗虽然不是这方面的行家,但是明白一件事,这种东西,急着卖是卖不出高价的,得遇到懂行的爱好者,那就是无价之宝了。所以,对于这些名家孤本,以及陈二老爷最喜欢的几本书,陈苗苗全都让人用樟木箱子装好,准备一并带走。寻常书籍就留下了。

  她娘的部分主要体现在嫁妆上。她娘陪嫁了一个铺子,好巧不巧正好是在临城,做着脂粉生意,每年顶天也就一百两银子的利润,这个她准备过去再看。田地也被她娘卖掉了。其他的嫁妆多的是摆件和首饰。大件她也没管了,小的一并带上,也装了一个大木箱子。

  一句话总结就是,她父母的东西都是看上去很贵,可以撑撑门面,但实际上并不能应急。

  她自己的东西倒是好办,除了衣裳布匹这些细软,大件一样不要。临城那座房子,原身父母在几年前外放时曾经住过一段时日,家具应是齐的。再说,她已让母亲陪房的林伯先去瞧了,又支了五十两银子给他,若有缺的让他先去添补着,不必华贵,实用为主。

  东西搞定了,接下来就是人了。陈家虽然现在落魄了,但是之前的排场并不小,一个姑娘身边是一个奶嬷嬷,四个丫鬟,两个粗扫婆子。陈苗苗的奶嬷嬷早离世了,丫鬟和婆子倒是齐的,还有她母亲的一家陪房,这些人的身契都在她的手上。

  理论上,她去哪,这些人都应该去哪。但是陈苗苗并不想要如此独断专权,更重要的是,她不想要这么多人,于是一一问了。陪房林婶一家是跟定了她,石榴也说要跟着她。其他人都不吭声了。陈苗苗也就没多话,将其他人的身契全给了韦氏。韦氏闻弦歌知雅意,转头拨了两个懂拳脚的小厮给陈苗苗,还正好都是临城人。

  陈苗苗出发的那日,前一晚刚好下过雨。如今已经临近秋末,临城虽然看上去不太远,但是因着要跨江,所以她要赶在江水结冰之前出发。

  湿漉漉的青石板上,几辆马车已经装好等着了。二门里面,陈苗苗一一拜别陈老太太,伯母婶娘,还有姐妹们。陈四姑娘早已红了眼,带着哭腔道:“三姐姐,你去了义母家后,要早些回来啊。”

  听见这话,陈大姑娘垂下头去,陈二姑娘咬着唇别开了眼。陈苗苗将一朵崭新的绒花插在了她的双丫髻上,摸摸她的头:“若是想我了,可以给我写信。”

  告别之后,陈苗苗扶着石榴的手刚要上马车,就被陈老太太叫住了。她转头,陈老太太接过陈嬷嬷手上的盒子,放到了她的手里:“在外一个人要小心,若是有什么,别忘了寄封信回来。”

  就算是句客套话,但陈老太太能说出来,陈苗苗也心满意足了。陈苗苗应了下来,接过盒子上了马车。

  车轱辘转动了起来。陈苗苗掀开车窗帘子,冲她们挥挥手,眼看着这些时日已经熟悉的一草一木渐渐地离去。这个满是算计的家,她终于离开了。

  她听见拆卸门槛的声音,也听到了外头商队的人招呼启程的声音。昭明伯府正好有商队要去临城,不管是因为什么,能够捎带上她,她已经满是感激了。

  并不是什么很高级的马车,坐起来也不是那么舒服,但是听着外头那嘈杂的声音,陈苗苗的心仿佛飞在了半空。当出城后马飞跑起来的时候,陈苗苗的心整个飞了起来。没办法,人都飞起来了嘛!

  陈苗苗彻底地感受了一盘古代人的出行。当终于到达临城的宅子时,她觉得全身都要抖散架了,连下车都扶着后腰,两条腿仿佛都不是自己的了。石榴更甚,踏凳子下去时,直接跪了下去。

  不过,虽然累是累了些,当陈苗苗看到那宅子的大门时,心里还是涌上来了一阵难以言喻的激动:她的房子诶!现代没有实现的愿望,没想到来这里没几天居然就实现了!

  正在这时,外头传来一阵鞭子声。几人闻声转过头去,只见好几辆骡车从门口经过,骡车上拉着许多桌椅,径直进了大门东边不远处的一处大门。骡车排成了行,走了许久也没有走完。

  那大门的规模可比陈苗苗这座宅邸气派多了,围墙也更高,连成一片,竟看不到头的样子。大门洞开着,人来来去去,但定睛一看,都是一些做活的人。

  石榴眼里满是惊讶:“这么大的门,比昭明伯府的门还大,这得是什么样的人家啊,难道是哪位王爷不成?”

  林伯摇摇头:“自打我过来就在打听,但是,一点儿风声都听不见。指不定是哪位大人修的别苑吧。”

  不同于林伯和石榴,陈苗苗看到这副场景时,嘴角就挂起了笑。别人打听不出来这是哪家,这是自然的。因为这就不是一户人家,而是日后鼎鼎大名的晴空书院。而这,就是她选这座宅子的目的。

  陈苗苗迫不及待地往里面走去:这是自己的房子,旁边就是未来最厉害的学校之一,这简直是超级学区房啊!光是想想,她就忍不住笑出声来。

  作者有话说:

  这章就不深夜放毒了!

  第12章 清炒土豆丝

  兴奋间,陈苗苗已经里里外外将房子都逛完了。

  房子一共两进半,最后一进只有半拉院子,另半拉是一个小花园,延伸到二进和三进的西边,就显得比较宽阔了。第一进比较开阔,看手稿记录,之前陈二老爷夫妇就住在这一进。因着此缘故,陈苗苗空了正房出来。两边是东西两厢,陈苗苗让林伯和他两个儿子住了东厢,两个护卫住了西厢。

  陈苗苗自己住了第二进的正中,石榴跟着陈苗苗住在耳房。因着人少,林婶暂时住在第二进的东厢,算是撞个胆。而林伯在这里来了之后买了个粗使婆子,就住在第三进的后罩房。至于第二进的西厢,陈苗苗就设成了书房。

  分配完房间,陈苗苗觉得自己好像忘记了什么事。但是她还没来得及去琢磨到底是什么,林婶就进来问陈苗苗想要吃些什么。陈苗苗一瞧天色,居然已经是晌午了。

  她立刻忘记了本来就没想起的事情,去了厨房。

  来之前有多充满期待,在推开厨房门时,陈苗苗就有多失望。估计之前的人也不怎么在意,烟道也没好好弄,墙壁上方都被烟熏得黑漆漆。灶台上厚厚一层灰,关键是一抹还抹不掉,下面全是油。锅底厚厚的一层油垢。房梁上全是蜘蛛网,地上踩上去也黏糊糊的。角落不知道堆了些什么东西,破破烂烂的像是一座垃圾堆。

  这样的厨房,就算是能做出来饭,陈苗苗也不敢吃啊。于是她咬咬牙,大手一挥:“出去吃吧!我请客。”

  大华的风气有些类唐,男女大防并没有那么严,据说京城的高门贵女也是常年在外骑马逛街的。倒是离京城越远的地方,越是传统,有些人家不愿让女子抛头露面,就连丫鬟也是不许见外男的,比如陈家。

  石榴自打四五岁上被陈家买了之后,再也没有这样出来逛过街。出门的时候,她下意识地朝陈苗苗挪近一小步,整个人仿佛绷紧的弦,竟比旁边的陈苗苗还紧张。

  陈苗苗也没拦着她也没说她,横竖街上的女子那么多,她久了也就习惯了。

  虽是冬日,但阳光不错。陈苗苗没让乘车,打算认认路,也熟悉熟悉这里的情况。

  临城以前是大华太/祖的起兵地,曾经一度被选为京城的候选地。但是因为当年这里只是一个小邑,要建起来花费的人力物力太大,故而没能成为京城。但是这百年来,这里从邑变成了城,如今已经熙熙攘攘,人口众多。正是因为这样的繁华,所以才能吸引来晴空书院的办学吧。

  临城是临水的城市,水陆都发达,又地处大华中心,故而南北交融,东西交汇,美食多种多样,卖羊肉泡馍的旁边是卖酒酿园子的,口音也是各式各样。陈苗苗一路走来,默默计算了一下,做吃食生意的真不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