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11章(1 / 2)





  “小娘子的灯!小娘子的算筹!”阿念却奔到张用身边,惊嚷起来,“小娘子最爱净,一点灰末都不许沾,张姑爷竟放在地上……啊?灯罩被熏黑了,小娘子若看见,定要恨死你!”

  张用却全没理会,继续埋头飞速运算。犄角儿又扫了一眼张用身旁地上,才发觉满院子地上画满了各样图形,有圆、有方、有条形、有梯形……再仔细一瞧,画的似乎是木杆、齿轮、支架、小木偶……大大小小、长长短短,拼合在一处,正是仪象台草图。

  “哈哈,算出来了!”张用忽然大笑一声,将手里剩余的玉算筹一把丢到地上,抬头望向阿念,“你家小娘子这玉算筹平日想必也算不到什么大数目,今天我用它算出了仪象台枢轮尺寸,她若是知道,一定欢喜得紧!”

  “才不呢,小娘子说过,这世上最好的都是没用的。”阿念忙俯身去捡拾那些玉算筹,边捡边吹灰拭土。

  “哦?她竟说过这话?”

  “当然啊。”

  “她说过有哪些?”

  “多呢。像青天、白云、好梦、诗词、花香、鸟鸣……”

  “哦……倒也罢了。还有什么?”

  “还有……”阿念却有些犹豫,抬头望向廊檐下的区氏。区氏却仍在埋头拣豆子,全然没听他们说话。阿念脸上露出些羞意,放轻了声音:“还有相……”

  “相什么?”张用大声问。

  “嘘……”阿念又偷瞅了区氏一眼,声音放得越低,“相……思。”

  犄角儿隔得远,听不太清,但看阿念那羞怯样儿,顿时明白是“相思”二字,他心里不由得一荡。

  “相思?”张用声音越发大了,“她相思谁?”

  这回区氏被惊到,抬眼望了过来,阿念忙用力朝他摆手。

  正在这时,门外忽传来一个男子声音:“张作头。”

  犄角儿被惊了一跳,忙回头去看,院门外黑暗中站了个人影,看不清容貌。

  “谁?”张用回头问。

  “我叫柳七。”

  在蔡河边看到郑鼠儿的尸首,柳七心里又慌又乱。

  人群里两个船夫模样的人争着讲给周围人听,他们撑着船正要回家,路过这里时,一个无意中瞅见岸边草洼里似乎有只人手,他们忙把船靠过来,上岸一瞧,果然有个人……柳七耳朵听着,心里却不住急想。可无论如何,他也想不出行凶者究竟是谁,一天之内连杀四人,而且手段全都一样。同乡九人,已经死了四个,解八八也重伤难治,麻罗又不见了人,接下来恐怕就该轮到自己了。

  他正在慌怕,马哑子慢腾腾走了过来,却不敢下来,只在斜坡上微俯下身,隔着人缝探头觑了一眼,随即被刺着一般,慌忙转过头,不敢再看。

  这时河面上吹来一阵凉风,柳七不由得打了个寒噤。他忙朝四周望去,虽然没看到什么,却觉得有双眼睛在暗处盯着自己。他忙几步上去,低声跟马哑子说:“快走。”

  两人快步离开了那里,柳七边走边不住扫视四周,暮色渐浓,河岸边树影随之幽暗起来。柳七仍不时感到那双眼隐藏于树影、草丛中。他虽然知道没有用,仍扭头问马哑子:“我们两个怎么办?”

  “嗯……”马哑子埋着头,说不出一个字。

  “去寻田牛?”

  “嗯。”

  两人又默默走起来,寂静中,足音异常响。

  柳七始终觉着,除他们两个的,还混着另一个脚步声。他几次回头,都没见有人,不由得加快了脚步。马哑子原本步子滞慢,这时也跟着加快了。柳七心里暗暗庆幸,幸而还有马哑子陪伴。

  夜幕落下,月亮升起,路上微有了些亮。田牛住在西南郊一片村舍里,不算远。两人一路都不出声,过了一座小桥,沿着田间土路,往西走去。

  九个人中,田牛的性情最古怪。他眇了一只眼睛,不爱说话,极易动怒。

  有回唐浪儿无事说了句:“这老天也多事,为啥鼻子要开两个孔?一个不就够用了?”田牛原本一直坐在旁边修斧头,听到这话,猛然将刚卸下来的斧柄朝唐浪儿甩了过去,正砸中唐浪儿后脑。唐浪儿痛叫一声,栽倒在地上,后脑立即肿起个大包。唐浪儿虽没多少气力,嘴却从来不输人,爬起来捂着痛处,要和田牛理论,可刚开口骂“你个独——”田牛已怒瞪起独眼,攥着斧头朝他冲过去。江四和乌扁担忙过去死命拦住,麻罗也赶紧叫唐浪儿住嘴,拉拽半晌,才算止住一场恶争。

  自那以后,众人都有些忌惮田牛。柳七更不愿触惹这种蛮汉,始终远远避着。唯有乌扁担,说话从不避忌,田牛也单单不和他计较,两人倒常在一处。

  若是平常,柳七绝不会动念去寻田牛说话,可眼下这情势,九个人只剩他们三个,无论如何也该见面说一说。

  快要走到时,马哑子忽然站住,犹犹豫豫说:“找见田牛……怕也没用。”

  柳七没料到他会说出这话,忙停住脚,扭头向马哑子望去。月影下,马哑子面容看不太清,他略踌躇片刻,露出一丝苦笑,慢慢说:“佛家说诸般都是因果业报。咱们就各寻己路、各投己命吧。咱们九个人中,你是最灵觉的一个,只是心肠太灰冷了些。你好好保重,倘若能渡过这一劫,莫辜负老天恩意,打起兴头,好生过一场。我就自己先回去了。”

  马哑子又笑了一下,如同腌皱的老菜叶在热汤里舒展开了一般。随后,他便转身走了,仍埋着头,脚步也仍旧迟慢,但似乎不再滞重。那背影秋叶随风一般,消失于暗夜之中。

  柳七愣在原地,不住回想马哑子将才那番话。他从没认真留意过马哑子,马哑子也从没跟他这么说过话。这时他才发觉,马哑子虽然一直缩在暗处,心和眼并不暗,相反,他恐怕比谁都看得清。

  第十二章 第十人

  静故了群动,空故纳万境。

  ——苏轼

  柳七只得一个人去寻田牛。

  天黑路暗,又是独自夜行,寒惧又升了起来,不时听到后头似乎有脚步声,两旁林子里也似有人窥伺。他不敢再慢行,拔腿跑了起来。

  他并没去过田牛的住处,只听乌扁担说过。在田路间绕了许久,才寻到乌扁担说的那片村舍。城中房舍赁价太高,外路州来的工匠、小经纪哪里担负得起?便都在城郊赁农舍住,这片村舍便聚集了许多。才进巷口,就听到小儿哭声、妇人嚷声、男子骂声、狗叫声、敲锅声、摔碗声……柳七原本最厌这等嘈乱,这时却倍觉安稳亲切。正想找个人打问,旁边一扇院门打开,一盆水哗地泼了出来,他慌忙倒跳两步,躲开了那水,却踩到一片烂菜叶,顿时滑倒在地,后背又被一块石子硌到,疼得几乎背过气。

  半晌,他才爬了起来。身上背的营生袋子掉在地上,里头的物件全都散落出来。月光又照不到这边,漆黑中他只能用手摸着一样样装回去。也不知道遗落什么没有。不过随即想到,命恐怕都要不保,还计较这些?于是他背起袋子,转头看泼水那门,却已经关了。夜晚又不好乱敲人的门,正在犯难,巷口走过来一个人,隐约辨出是个男子。他忙迎上去问:“大哥,请问修砧头的田牛住在哪里?”那人抬手一指:“往前左边第三个院门。”

  柳七忙道声谢,走到那个院门前抬手敲门。开门的是个妇人,恶声恶气地问是谁。柳七忙问田牛,那妇人厉声说:“没在!”说着砰地关上了门。柳七顿时愣住,想再敲门细问,犹豫片刻,还是转身离开了。刚走了两步,身后那门忽又打开,一个苍老声音问:“你是田牛的朋友?”

  柳七忙回转身,月影下,一个瘦高的老者跨出门来,脚似乎有些跛。柳七记起来,田牛在京城四处寻活儿,无意中遇见个修砧头案板的老匠人,顺手帮过那老匠人一把。老匠人感他热心,便收他为徒,教他活计,并让他住在自己家里。

  柳七忙答:“我们是澶州顿丘同乡。老人家,田牛没在?”

  “田牛昨天说去会同乡,从昨晚一直没回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