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176节(1 / 2)





  厅中众人等了大约一个半小时,锦江饭店便有侍应生进来,说是可以上菜了。

  卫缺的菜式,是一道一道慢慢上的,等第一道众人尝毕,第二道再热腾腾地上来,不致叫人目不暇接,也不耽误人品尝菜式。

  他呈上的第一道菜,是“酥炸鲫鱼”。手掌长的鲫鱼,清理干净之后,下锅油炸,炸至骨肉俱酥,这才取出,浸在事先准备好的调味汁中,直到鲫鱼将调味“吃透”,便立即上桌。

  这道菜最大的好处是,不用吐刺。

  原本洋人对“鲫鱼”这种味道鲜美,细刺却极多的水产望而生畏的,没想到竟能做出这样的吃食,口感酥脆,滋味则偏咸鲜,又带微酸微甜——非常对味!

  不少洋人都弃了刀叉筷子,直接上手,举着一条鲫鱼,“咯吱咯吱”地吃得来劲,末了吮吮手指,意犹未尽。

  阿俏心里在为卫缺叫好:他这一道“亮相”,十分惊艳,真亏他怎么想来的。

  坐在她身边,那些擅长中华烹饪的名厨倒有点儿面面相觑。因为这鲫鱼的火候炸得极其精准,过一分则太老。所以他们心里暗暗怀疑,阿俏选出的这一名年轻人,恐怕不是个简单的馄饨摊摊主这么简单。

  于是他们一起往阿俏这边看看,眼带疑惑。

  阿俏见状,一下子又有点儿担忧:她最怕卫缺因为那一身的骄傲,想要在人前炫技,之后的菜式若是华而不实,脱离了“家常”二字,到时候反而还是令那些洋人不信服。

  片刻之后,其余热菜开始一道道地往上走。

  阿俏看去,见卫缺今日准备的是,宫保鸡丁、陈皮牛肉、鱼香茄子和栗子白菜。

  这四道菜,前三道分别是川渝菜式的三个味型,宫保鸡丁是糊辣荔枝味,陈皮牛肉是陈皮味,鱼香茄子与鱼香味。其中卫缺做的陈皮牛肉阿俏曾经在省城尝过一次,印象极其深刻。

  然而这一次尝,阿俏却觉得卫缺的调味手段更加高明,陈皮牛肉的麻辣味收敛了许多,取而代之的是陈皮芬芳,略有回甘,口味厚重而复杂,却并不辣口,教人胃口大开。

  宫保鸡丁与鱼香茄子也是如此。

  洋人们将这几道热菜分别一一试过,大多露出大惑不解的神情。他们觉得每道菜都有咸甜酸辣几种味道在内,可是几道菜的味道都很不一样,一菜一味,不可一概而论。

  除此之外,那道栗子白菜,口味则清正平和,白菜吃上去口感清甜,混了栗粉的汤汁浓郁鲜美,倒与西式的浓汤有那么一点点相似。

  所有的菜式卖相都很普通,所有的主料辅料一起都盛在大白盘子里就端上来了,没有多余装饰,看着就很家常。但偏偏这几道菜都是颜色鲜亮,红红白白,很是好看。

  最后卫缺带着他所做的最后一道主食出来,在大厅一侧向席上各人点头致意,朗声说:“我就是一介在弄堂里卖馄饨小吃为生的小厨,难得各位今天愿意尝试我随意做的这几道家常菜。”

  洋人们面面相觑,心想:这原来都是家常菜啊!

  随便一个在弄堂里摆摊儿卖馄饨的,一出手,就是这样的“家常”菜式,看起来中华烹饪,真的不可小觑。没准寻常百姓,市井人家,一出手,也都是叫人想象不到的美味。

  “最后这道点心,就是用我平时售卖的点心制成的,请大家平常。”

  卫缺一番话说得平实,没有半点花哨,言语里也不见半点傲气。他似乎只是在做分内的事而已,旁人叫他做菜,他就将几道拿手的家常菜稳稳当当地都做好。

  他呈上的最后那道点心,是干煎大馄饨。日常用来煮食的馄饨,下油锅将底面煎脆,加水加盖闷数,起锅后撒芝麻与葱花儿。这些馄饨底下就有一层金黄的脆边,口感与普通馄饨有了质的不同。

  阿俏见了便感欣慰,知道卫缺将她之前的话都听进去了,知道按照食客的口味稍许调整,令他们能够欣赏,从而愿意更多了解中式菜肴。

  果然洋人们都很喜欢这种又香又脆的点心,口感上很欣赏,馅心也立即为人所接受。虽然卫缺用的是洋人并不熟悉的荠菜肉馅儿,可是他们竟也很乐意尝试这种馅心,并且一致赞好。

  “厉害了!”

  待几道菜式用过,卫缺向席上的人躬身致意,淡淡地说:“各位既然试过我做的菜式了,我这就可以回去了吧!一会儿还得回去准备晚上的生意。”

  “等一下,”领头的那名洋人开口,直接用中文询问。

  “你的菜品做得非常好,我们想问,你为什么不……自己开一家餐厅,而是守着一个小摊子?”

  其实不止洋人们有这点儿疑惑,不少上海的名厨也是这个观感。甚至有些人起了招揽之心,打算之后找人游说,想办法将卫缺说至自己麾下,免得他将来成为一个可怕的竞争对手。

  卫缺却微微一笑,反问道:“阁下真的觉得这几道菜很美味吗?”

  洋人们面面相觑,然后一致点头。

  卫缺便道:“那只能证明,你们对我国的烹饪与美食还不够了解。”

  他很谦虚地一笑,说:“我做的这些,都是再普通不过的家常菜。只要做菜的人用心,人人都能做得出来。”

  听完传译翻译了卫缺的话,洋人们大多更加吃惊。

  可是他们也不得不信——毕竟卫缺是他们自己从巷子里弄里挑选出来的,若是此刻质疑他,岂不是打自己的脸?

  “至于开餐厅的事儿么……”卫缺想了想回应,“我想我以后可能会开,但是饭得一口一口吃,路要一步一步走。现在在上海,我只想踏踏实实地从自己的生意做起,先让这里的人喜欢上我做出的吃食,也慢慢积攒点儿本钱。再说了……”

  卫缺的话说得让人心痒不已,这回是上海的名厨们齐声问:“再说什么?”

  “我想,我的技艺还能再慢慢打磨,磨刀不误砍柴工。我并不需要急着出头成名得利,反正这江湖,将来也还是我的。如今,我只打算做一点自己觉得对的事。”

  阿俏听了卫缺说这样看似狂傲的话,忍不住低下头去,嘴角噙了些许笑容,心想:卫缺这人,心性依旧在,但总算是成熟起来了。

  锦江饭店里张灯结彩,却是众人一起庆祝在这场事关名誉的较量之中,中华一方,终于彻底胜了。

  洋人很大度地恭贺了对手:毕竟这一场擂台赛,他们各自国家的名厨都不在场,这一战他们输得也不算丢人。唯一丢人的,只有东洋人青山,输得一败涂地,一塌糊涂。

  中华一方因为胜了,所以但凡有参与的各位名厨都聚在锦江饭店里,大家一起合影留念。

  阿俏原本该算是反败为胜的关键人物。可是到了合影的时候,不少人却抢在她前面,往最正中的位置挤过去。阿俏只得往旁边站,不知什么时候竟还被人推了一胳膊肘,险些没站稳。

  这时候黄朋义看不下去了,站在摄影师旁边大声说:“诸位,不是我说你们,当初输了两阵,见势不好的时候,你们有哪些人便就此溜了,或是干脆袖手旁观的?这些人就都别往前挤了,都往第二排站过去。”

  “我告诉你们,这次的事,事关民族荣誉,需要在座每一位,放下彼此的成见和功利心,无私地一起参与进来。这种事情上,只有人心齐,团结一致,才能叫洋人不看咱们的笑话!说实话,上海饮食界这么多人,这次的表现,竟然比不上一位外省而来的一位年轻姑娘……”

  黄朋义说顺了嘴,到这时候赶紧改口,“现在是沈太太了。”